湖南永州養蛇:永州自古以來就是有名的產蛇基地,柳宗元在《捕蛇者說》中的開篇就介紹: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蛇的經濟價值不斷提高,在醫學、肉用、皮革開發等行業尤其顯得珍貴。如今,隨著野生蛇資源的不斷縮減和國家對野生蛇的保護條令出臺,人工養蛇致富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看重。
趙傳海,永州某地區一家養蛇廠的個體老板。他的企業規模并不算很大。占地不足30畝,員工十幾人。2000年初,趙傳海還是他所在地區的國營養殖場的副主任。后來企業經營不景氣,下崗后的趙傳海重新召集了曾經在一起工作的工友們,組建了“金農”養蛇廠。
趙傳海所在的國營養蛇廠是成立比較早的養蛇專業廠。老廠采用的是野外養殖技術,廠區圍墻,水池、蛇房、冬眠室等一應俱全,但是,受到溫度、天氣、病災害、養殖人員素質等諸多問題影響,廠子的產品效益并不是十分理想,尤其是非典疫情流行期間的2003年,網絡上爆傳非典的病原體是從蛇身上傳染給人類的消息,幾乎將廠子徹底擊垮。2005年,老廠實行體制改革,趙傳海下崗。
2005年末,下崗后的趙傳海依然想發展養蛇事業。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自己開辦養蛇場。趙傳海深知,要養好蛇,一定要摒棄原來老廠的養殖技術,一是自己是在投資不起偌大的前期工程費用,二是老廠的養殖方法明顯存在很多的技術漏洞。那么,做為全國有名的養蛇基地永州,還沒有一套完善和成熟的養蛇技術,哪里又能學到更趨完美的經驗呢?為此,趙傳海開始了艱難的求學路。
2006年整整一年,趙傳海的足跡遍布了我國諸多省份,只要得知有養蛇的、懂得養蛇的,不管是在山區,還是都市,趙傳海總會前去一探究竟,一年之中,趙傳海記錄了整整3本厚厚的筆記,經過自己細心的整理,趙傳海自以為徹底掌握了養蛇技術,回來后,趙傳海就信心百倍的召集了一些曾經的工友,把廠子辦了起來。
和老職工們一樣,趙傳海期望和夢想著成批量的產品上市,有來自祖國各地商客下訂單。可是轉眼間兩年過去了,趙傳海理想的景象并沒有出現。而此時正是2007年末,蛇產品的價格一路飆升,一條成品蛇的價格甚至已經趕超了養一頭豬的價格。可是正如趙傳海在廠初期所擔心的技術問題,趙傳海的成品蛇出欄率不足百分之三十。
辦廠子,出不來產品,沒有一套系統專業的知識來引導是不行的。趙傳海決定要給自己重新施壓,學習一套真正意義上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養蛇本領。2008年剛剛過完新年,趙傳海四處向朋友們請教,隨后,朋友的朋友的老師----河南省農業經濟學院的劉教授建議他關注黃祝堅的獨創養蛇技術。劉教授介紹說:黃祝堅的獨創養蛇技術是目前國內養蛇領域頗受專家學者關注的一項養殖技術專利,技術水平甚至超越了我國養蛇專業學術領域范疇。它所提供的不僅有整套的養蛇專業技術指導,還關注了養殖客戶對于前期投資、養殖專業技術領悟、養殖者的文化水平,以及產品后期的銷售等。得益于劉教授的指點,趙傳海在黃祝堅的獨創養蛇技術官方服務網站http://www.hui34.com/ 與公司客服進行了聯絡溝通,并確定了技術學習與產品后期銷售等事項的達成。從資料、光盤的學習講授,到公司的技術人員上門指導,供銷合同的簽訂,趙傳海感到自己這次是吃了定心丸。
2010年6月21號,趙傳海的養殖場規模開始進入良性運營軌道不斷發展壯大,除了公司的產品回收保障外,趙傳海的養殖場還迎來了一位來自山西的客戶,在看到趙傳海獨特的立體化養殖廠區、優質的產品后,這位客戶竟然毫不猶豫就和趙傳海簽訂了合作合同,并且首批訂單就下了十萬元。3個月后,就在趙傳海還沉浸在這單大生意的快樂中的時候,又有一個山東的廠家前來咨詢洽談合作,并且定下了一個季度的供銷合同。在趙傳海的帶領下,他所在的地區不論是養蛇廠,還是養蛇個體戶,甚至掀起了一股養蛇黃祝堅熱。